——游憩规划——
2021And move forward together
“绝大多数的事情,并非是你想清楚以后才感觉不在乎,而是你不在乎以后才突然想清楚”
作者:卓时景观 发布时间:2021-11-24 浏览量: 次
绍兴满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南邻著名的会稽山。会稽山,在历史上曾是中国文化的高地。除了民间代代相传的上古大禹治水传说,魏晋时期的名门高士在此聚集,王羲之、谢灵运在稽山耶溪间生活、游历、创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最高致的作品和人格画像;明代时,王阳明先生在会稽山筑室隐居,研修心学,悟道传道。如果说绍兴城区的小桥流水是古越文化温柔敦厚的一面,会稽山则是绍兴清越的风骨象征。
最终形成“两园九境十二坊”的景观规划结构,通过恰当规模的邻里尺度,给予居住者归属感和清晰的空间导向。连接东侧和北侧两个出入口,形成“L”形的主要公共景观生活轴,在线性的空间里创造如长卷般的连续画面,同时利用空间收放形成九个驻留性节点,创造兼具游览与交往功能的丰富场境。
项目既以“园”命名,体现了景观的价值和所承担的期待,如何造一座当代园林,既承接场域原有的宁静人文气息,又契合当代审美和生活方式?
童寯先生曾精辟地将中国园林概括为“三维的中国画”,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造园常常遵循绘画的原则,历史上重要的造园家几乎无一例外都精通绘画,园林一直被视为如画般,超越普通世界的意境载体空间。
▲李公麟 · 《西园雅集图》
魏晋之后,在园林中雅集的传统在文人中代代流传下来,虽然大部分园林已失,所幸历代的艺术图画为我们保留了当时文雅的记忆。雅集,曾是传统的精神生活方式,在当下,可以理解成一种高品质的交往,人与人相应,人与自然相应。
本次呈现的示范区位于“L”型景观主轴的东部起始处,是整个项目的主入口园林,属于“外园”,将来会被所有业主和外来消费的人群所共享。北侧的二层建筑暂时用作销售场地,在交付后将作为经营空间为本区域提供生活服务。由于近远期不同的使用模式,场地天然形成两条动线需求,在销售期两条动线相联成为一条体验和游园环线,在交付后则分为业主归家和经营空间两条内外动线。
在最早的建筑总图中,示范区是一个矩形,北侧是二层的社区经营性建筑,整个项目的主入口构筑物位于矩形用地南侧的中间位置,并外凸于围墙之外,是一个非常建筑感的形体,进入之后开门见山,一眼可见水面为主体的庭园。几经推敲之后,我们对总图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主入口南移并后退,取消了南侧两栋联排住宅,在矩形主庭园之外增加了一进空间,同时将展示围墙南北双向延长,从原来的67米增加到85米。
主庭园宽48米深25米,借鉴了绍兴著名宋代园林——沈园的古迹核心区和苏州网师园比例,期望创造以小见大的效果。
“叠山理水”是传统园林设计的第一步,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气脉贯通是中国园林审美的底层原则。满园建于平地之上,如何让山水入园,细微处见变化?
通过标高设计,我们把园内普遍标高提高30厘米,并在入口处进一步提高30厘米,利用这60厘米的高差,在不经意间形成整个园子水体的源头和流向,通过线型勾回和两次跌落,延长感受长度,最终汇入中心平池之内。山脉走势则沿着西侧和南侧围墙铺陈开去,借景园外的会稽山共同形成满园的山林背景意象。
山水格局基本确立之后,下一步工作是结合功能流线和视线因借在空间中合理布局重要构筑物。在L形的基地上,我们布置了四处构筑物,分别是入口花厅、东侧游廊、池台水榭与内园柴扉。尺度大小各异,互为平衡,或广阔或精巧或高举,或通过或停留,或可观景或在景中,与山林、水体、花木、人物穿插融合,以期形成相生互妙的多重空间感受。
为了获得更加整体化的效果,本次所有构筑物的建筑部分和室内部分均由ZSD卓时统一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代表了东方式的“理想居住”图式,一方面是对自然的珍视向往,一方面是对生活的喜爱意趣。除却样式化的风格表达,内里的这两条并不随着时代更迭而有改变。绍兴满园是卓时ZSD再一次在造园方向上的尝试,向传统学习,而造当代之园。
在线留言